javascript 张孝祥374


张孝祥(1132年-1170年),字安国,号于湖、于湖居士,汉族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南宋词人、政治人物,官至醴州通判。张孝祥虽仕途坎坷,其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作却名垂青史,代表作有《水调歌头过洞庭》《六州歌头长淮望断》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》等。

生平简介

张孝祥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,其父张浚曾任宰相。张孝祥自幼聪颖好学,19岁中进士,踏入仕途。宋高宗绍兴年间,张孝祥出任江阴签判、台州知州、潭州知州等职,政绩卓著。绍兴十七年(1147年),张孝祥随父出征讨伐金军,在采石矶之战中力战有功,官至知枢密院事。

然而,张孝祥的仕途并不顺利。绍兴二十年(1150年),因反对秦桧议和,张孝祥被罢相。后虽复职,但因性格耿直,常遭奸臣排挤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年),张孝祥出任醴州通判,这是他仕途的最后一个官职。次年,张孝祥病逝于任上,年仅38岁。

文学成就

张孝祥的词作风格鲜明,豪放婉约兼备,既有阳刚激昂的爱国情怀,又有柔美婉约的闺阁情思。他的词作以《水调歌头过洞庭》《六州歌头长淮望断》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》等为代表,流传千古。

《水调歌头过洞庭》是张孝祥的名作,词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色,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浩然正气。词的上阕写洞庭湖的浩瀚无垠,以“容得江河容不得蛟龙”的豪气,抒发了作者胸怀天下的抱负。

《六州歌头长淮望断》是张孝祥的另一首名作,词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。词的上阕写作者登上六州歌头的阁楼,遥望北方,表达了思乡之情。

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》是张孝祥的第三首名作,词中写作者登上京口北固亭,凭吊古代英雄,表达了作者的壮志未酬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。词的上阕写作者登上北固亭,面对滚滚长江,回想起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。

张孝祥的词作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,格调高昂,兼具阳刚之美和婉约之美,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历史评价

张孝祥一生仕途坎坷,但其忠君爱国、忧国忧民的情怀却始终不渝。他的词作既有对国家兴衰的关切,又有对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。

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评价张孝祥:“其词清空悲壮,声调高亢,使人读之,不觉流涕。”

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祯评价张孝祥:“于湖词一洗当时萎靡之习,直逼豪放,而犹有深婉顿挫之致。”

张孝祥的词作不仅在宋代备受推崇,在后世也一直受到文学界的赞赏。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,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,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。

2025-01-03


上一篇:张孝祥的文学成就及影响

下一篇:JavaScript 入门经典 PDF 免费下载